北投早期是平埔族和漢族交界的地方,融合著多族文化,因而具有不同時期的歷史古蹟,日本風格的寺廟、日式旅館、閩南式的老街、平埔族的地名等,具備珍貴的溫泉資源。值得我們細細回味歷史。
捷運先河紀念碑 北投的歷史包括:「捷運先河」紀念碑、 井村大吉紀念碑、弘法大師紀念碑、石牌漢番界碑、村上彰一翁碑、岡本翁頌德碑、 皇太子殿下御渡涉記念碑 、畜魂碑
位於新北投捷運站一旁的 月琴思想曲銅像 是由台北西北區扶輪社 與 日本茅ケ崎扶輪社 於2015年 共同捐贈
「星川亭手湯」免費溫泉手湯。以前淨手台裡面都是北投特有的「青磺泉」,目前由於疫情之故暫停提供手湯用溫泉 星川亭是由 台北市七星獅子會 與 日本名古屋中川獅子會 共同捐贈
新北投車站 日治時期在1916年設立「新北投乘降場」之後改稱為「新北投驛」。在1988年由於北淡線停駛而走入歷史。
北投溫泉博物館 1913年在日本政府台北州廳主導設立北投溫泉公共浴場,當時是仿照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而興建。北投溫泉博物館於西元1998年開幕,免費開放參觀,館內建築物為國家三級古蹟,館內共有兩層樓,一樓設有 北投溫泉浴場展示區、北投石展示區、溫泉北投展示區,二樓有北投溫泉鄉發展史展示區、北投社原住民展示區、榻榻米活動大廳展示區、多媒體視聽室展示區、北投產業展示區以及台灣好萊塢展示區,讓來到北投的民眾能徹底了解北投溫泉的歷史發展。
北投是獨特飲食「酒家菜」的發源地。講究食材、重視排場,在早年被稱為「官菜」,因強調道地食材、講究刀工、火候及排盤而流露出濃濃奢華感,堪稱視覺與味覺的華麗饗宴;受到日本飲食文化的洗禮,酒家菜同時融合台菜、川味、粵菜等風格,展現出多元風貌。
在溫泉文化中,有一尊神「湯守觀音」,一百年來默默地守護著北投溫泉不絕,也默默地守護著北投住民平安。
日治時代 台北到陽明山的 公車 從台北-草山-北投-台北,雙向來回行駛,便利觀光和旅客浸泡溫泉。於是各地的觀光客可以方便的到達北投溫泉,享受溫泉的樂趣。
台北市立圖書館-北投分館 是台灣第一座綠建築的圖書館。木造的外型,是利用太陽能發電及雨水回收系統,不僅節能、環保、減少浪費, 北投分館是地下一層及地上二層的建築,共有三個樓層
1896年,日本人平田源吾在北投設立了天狗庵旅舍,是臺灣第一家溫泉旅社,日後緊臨天狗庵旅舍舊址 興建三年的北投加賀屋於2010年11月底開幕
平田源吾(1845年-1919年),日本大阪人,在北投開設第一家民營溫泉旅館「天狗庵」的人,著有《北投溫泉誌》
「那卡西」
最初北投的溫泉業者為了提供日本和台灣的客人娛樂,分別有三味線和南管的音樂。1925年,隨著收音機時代的來到,自創流行歌曲成為主要的娛樂。「那卡西」是日語的音譯,指的是一種流動式走唱的行業,而北投便是台灣那卡西的發源地,當時許多溫泉旅館都有那卡西樂團,達上百團之多。